来源:青岛市图书馆 作者:社会工作部 阅读: 次 日期:2017/06/12
《历史小说总序》:“吾曾受而读之,蒙学、中学之书都嫌过简,至于高等大学或且仍用旧册矣。” ——清 吴沃尧
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主 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6月10日上午9:30,知正国学堂国学经典系列公益讲座在青岛市图书馆四楼视听室开讲。此次由青岛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张轶西教授讲解,他主讲的题目是《中国古代的蒙学》。
==================================
张轶西, 青岛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市委讲师团专家讲师,凤凰青岛智库专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2007年至2008年访问学者,青岛市国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
==================================
首先,张教授以现代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引出今天所要讲解的内容。张教授认为,蒙学教育是介于家庭教育(成人教育)和学校教育(成才)教育之间的一种教育。还指出学生的三个教育阶段:
0—3岁为童蒙养正教育,在这一教育阶段主要教孩子“孝”的思想;
4—13岁为少年养志教育,在这一教育阶段主要教孩子“志”的思想;
14—18岁为少年养德教育,在这一教育阶段主要教孩子“德”的思想。
此内容给予家长很大的启发,在场听众听讲得很认真。
接着,张教授解释“十义”为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忠、幼顺;君仁、臣义。在这十义中,每一组都是相互的,比如不能单方面要求子孝,也不能单方面要求父慈。教育孩子必须明白“身教则从,言教则讼”的道理。在这里,张教授还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一位父亲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亲也跟着写作业。孩子读完博士,父亲去世,当初的少年纳闷为什么连一个字都不认识的父亲却陪他写了二十多年的作业,于是撬开父亲的抽屉,眼前都是那一摞摞的作业本,而作业本上有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圆圈。这个故事让我们在感受到父爱伟大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白“言传身教”的道理。
最后,张教授对每个历史时期的蒙学教育进行了细致的讲解。随着历史的发展,童蒙教育也在不断完善。隋唐五代时期,就有了比较成熟的童蒙教科书,如识字类的有《开蒙要训》、《上大人》;伦理类的有《百行章》、《太公家教》;知识类的有《蒙求》、《兔园策府》;历史类的有《咏史诗》、《古贤集》。
在讲解过程中,张教授引经据典,结合现实,向听众解释蒙学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对一些生活案例的解析,听众明白对学生进行童蒙教育的重要性,也知晓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应该以身作则。
讲解结束,张教授与听众进行了互动,听众们表现得很积极,认真思考问题,根据自己切身的疑惑提问问题,张教授也一一作出了精彩的解答。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期待6月24日青大文学院窦秀艳教授的《<论语>论为政》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