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岛市图书馆 作者:社会工作部 阅读: 次 日期:2017/05/08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5月6日上午9:30,“知正国学堂”国学经典系列公益讲座在青岛市图书馆四楼视听室开讲。此次由青岛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窦秀艳教授讲解中庸之道,她主讲的题目是《<论语>中的中庸智慧》。
朱熹《中庸集注》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冯友兰先生解释:“‘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里所描绘的一位美女,身体和容貌都恰到好处。这就是儒家所谓的‘中’。”(《中国哲学简史》)
窦秀艳教授首先引用朱熹和冯友兰先生的观点来阐述何谓“中庸”,认为:中庸不是折中,也不是做“乡愿”这种好好先生,而是依中正之道而行,是中的原则的运用,是人人都应该在实践中遵循的为人处世法则。
接着,窦教授围绕中庸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中庸不是折中主义、中庸的目标为和谐统一三个主题讲述《论语》中的中庸智慧。
在讲解过程中,窦教授讲述了宥坐之器、曾子耘瓜、子贡赎人、子路拯溺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阐述了中庸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它体现在处理国家和立身处世上。以中国的秤砣和西方的天平为例,解释了中华民族的中庸智慧之妙。通过《论语》中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基础,引用《孟子》来阐述中庸并非是折中主义。运用三尺巷、豪猪法则、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阐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得出中庸的目标为和谐统一的观点。
国学传承中华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窦教授在讲授过程中旁征博引,通过一些小故事来讲解《论语》的中庸思想,语言浅显易懂,便于听众接受。除此之外,窦教授还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告诉大家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别人相处。所有的这些,都使得听众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