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岛市图书馆 作者:办公室 阅读: 次 日期:2015/12/22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阶段。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展望青岛市图书馆“十三五”发展前景,抓住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促进我市图书馆事业实现新的突破,为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知识与智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一、使命与愿景
1、使命
青岛市图书馆作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图书馆,在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应发挥示范作用、带头作用、推动作用以及辐射作用。青岛市图书馆应该担当以下三个历史使命:
(l)知识中心。青岛市图书馆承担青岛市文献信息资源总库建设任务,是本地区中外文文献保障中心,对青岛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发挥文献支撑保障作用。
(2)学习中心。青岛市图书馆不仅提供网络的知识学习共享空间,而且能够提供现实的知识学习公共空间。
(3)文化中心。青岛市图书馆不仅是书香文化中心,还应该是城市、社区的多样文化中心,甚至休闲文化中心。
2、愿景
在建设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图书馆的目标指引下,进一步完善城市中心图书馆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并完善文献、网络、服务和人才四大体系,引领区域中心城市图书馆科学持续发展,跻身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图书馆,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都市记忆、城市课堂、知识引擎和智慧泉源。
在文献体系方面,以积淀文化和城市记忆的使命和功能、以青岛城市的发展定位来设计并谋划全市文献的总体布局、特色馆藏和共建共享,并融入区域文献保障体系之中。通过跨行业系统共建,有些领域的文献资源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
在网络体系方面,建设基于云存储、云服务和大数据的技术平台和有规模、有特色、受欢迎的网上服务平台,提升信息设施管理水平,实现对各类型海量数据的有效管理、存储、分析和利用,使全市的市民便捷地共享全市的文献信息资源。
在服务体系方面,积极构建大青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图书馆骨干馆建设,通过合作建馆、委托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各类分馆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通过技术支撑、文献配送、人员培训、标准化服务等,进一步加强对各分馆的管理;进一步扩大流动服务范围,在偏远社区、地铁换乘站点、部队、海岛等增设服务网点,使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增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实现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目标,满足广大市民的阅读需求。
在人才体系方面,着力建设并培养三支队伍,即管理队伍、专业馆员队伍和社会专家咨询队伍,提高图书馆专业人才的专业化水平,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造就一批学科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整合全社会的人力资源为我所用。通过项目载体、政策措施和环境营造等途经和方法,建立并完善广泛的人才培养渠道,让各类潜在的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人才持续成长的梯队,注重吸纳国内外社会各界的人才为我所用,使青岛市图书馆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步入全国先进图书馆行列。
二、主要任务
1、切实发挥行业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充分发挥青岛市图书馆在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各级各类图书馆和其他公共文化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进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1)积极推动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构建大青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图书馆骨干馆建设。重新选址建设青岛市图书馆新馆,改造现有图书馆,提升青岛市图书馆的总体服务能力;通过合作建馆、委托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将蓝色硅谷、西海岸新区、高新区等地图书馆纳入总分馆建设体系;采取灵活方式,与社会机构合作,建设主题分馆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使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布局更加科学合理;通过技术支撑、文献配送、人员培训、标准化服务等,进一步加强对各分馆的管理。进一步扩大流动服务范围,在偏远社区、地铁换乘站点、部队、海岛等增设服务网点,增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实现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服务目标,满足广大市民的阅读需求。
加强对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及技术应用探索,结合组织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开展文献信息资源联合建设与联合服务、组织优秀辅导员面向基层图书馆开展馆员培训等多种方式,带动各区市及广大基层图书馆的发展,特别是为农村及偏远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支持,推动图书馆行业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2)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与联合服务机制。
依托全国联合编目中心,以全国图书馆馆藏文献元数据集中仓储为基础,推动实现本地区各级公共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的统一揭示、统一检索和联合服务。依托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决策咨询服务平台、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协作网、政府公开信息服务平台、国家少年儿童数字图书馆、中国残疾人数字图书馆等联合服务平台,实现各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共同构建覆盖全国的公共图书馆联合服务网络。
(3)发挥市图书馆学会交流平台作用。
利用市图书馆学会组织等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等其它各类型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服务;广泛组织学界和业界专业力量,围绕图书馆事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探索与各级各类图书馆建立完善常态化的开放交流机制。
加强与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统筹协调与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信息生产、组织、加工、传播和利用渠道各环节的互动与合作;探索与相关行业间建立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合作机制,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在学习借鉴各类机构优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及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加强青岛文献信息资源总库建设,进一步提升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按照青岛市“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文献信息资源总库建设的总体要求,促进实体资源与数字、网络资源充分融合的现代馆藏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协调互补机制,使馆藏资源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青岛市图书馆作为本地区中外文文献最大藏家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对我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文献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馆藏文献年均增长10万册(件)以上,数字资源年均增长10TB以上。
(1)进一步完善馆藏发展政策。
根据国内外信息环境及出版市场发展变化情况,重新审视本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原则和采选方针,对《青岛市图书馆文献采选条例》进行修订;研究制定馆藏资源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加强数字资源建设规划;完善馆藏资源建设的专家咨询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用户需求反馈制度。
(2)加强重点领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加强重点学科领域、重点专题领域文献的采访与征集,逐步形成对蓝色经济、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保障;加强对日、韩、德等国家和地区文献的采访与征集,逐步形成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市政府重大战略关切国家和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有效保障。
(3)推进网络信息资源采集与保存工作。
围绕国家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结合青岛市图书馆资源建设整体规划,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的目标、原则、内容与方法,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大事件网络资源的全面采集与保存;协调建立与本地区各类型图书馆统筹、分工协作的网络资源采集、保存与共享利用机制。
(4)建设“青岛记忆”资源总库。
坚持抢救性、代表性、前瞻性原则,以口述史料与影像史料为特色,以青岛现当代重大历史事件、典型代表人物、优秀文献典籍、重点热点话题,以及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主要内容,联合各级各类文化、教育、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及个人,搭建开放统一的合作平台,依据统一的标准规范,有选择地采集和制作专题资源,建设“青岛记忆资源总库”,实现对青岛地方史记忆的系统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
3、加强青岛文献信息资源总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各类型资源的深度加工与整合揭示能力
进一步优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促进所有载体类型文献信息资源书目记录的全覆盖,加强各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的统一检索与整合揭示,深入开展知识组织与发现技术的跟踪研究与创新应用。
(1)加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编目加工。
密切跟踪国际编目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变化,积极推进RDA等国际性编目规则的研究应用,进一步提升书目数据质量与效能;加强数字资源、网络资源等新兴载体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的编目,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所有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编目加工,并提供检索利用;实现馆藏各类型元数据和中文文献目录数据的集中仓储和统一管理。
(2)推进基于知识关联的资源整合。
深层次整合文献信息资源,逐步实现馆藏信息资源组织揭示重点从文献层转向内容层和关系层,建立基于内容的立体化、多元化知识网络,全面提升专题知识服务能力;面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市政府重大关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发建设特色专题知识库群;积极应用大数据技
术,加强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不断提升资源整合对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3)提供高质量资源统一检索与发现服务。
建立统一搜索系统,全面实现用户身份的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提供对本馆馆藏文献乃至全国主要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的统一检索与发现服务;完成对各类馆藏元数据的全面整合,加强与主流商用元数据仓储检索平台的深入合作,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实现80%以上外购数据库元数据的底层收割;加强对用户检索行为数据的挖掘利用,提升资源发现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加强与全国图书馆联合馆藏目录建设项目的对接,实现本地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元数据集中仓储。
按照“共知、共建、共享”的建设思路,进一步推进与全国图书馆联合馆藏目录建设项目的对接,逐步实现本地区各级各类图书馆古籍和民国时期文献、缩微文献、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各类型文献资源元数据的集中登记与协同共享,并力争实现本地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元数据集中仓储。
4、强化科研支撑与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效能
面向重点科研教育生产单位提供主动性、针对性、专业化服务,不断创新社会教育模式,培育全民阅读习惯,积极拓展社会教育职能,进一步优化服务布局,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
(1)加强面向创新创业的服务。
逐步加强覆盖全市的文献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面向重点教育、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参考咨询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文献支撑与信息服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跟踪我市重大战略领域、重点建设项目和重要创新工程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中小企业和社会公众创新创业提供工具、文献与咨询服务。
(2)完善多元化社会教育服务体系。
以馆藏资源为依托,与当代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紧密联系,以专题形式设置课程,推出“青图公开课”,推送多种形态的学习资源,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终身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公开课服务平台,实现公开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用户管理和用户服务;依托公开课服务平台整合各类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引导和推动全民阅读,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整合讲座与展览资源,继续办好“青岛文化大讲堂”和“尼山书院”,建立“讲习”制度,丰富社会教育活动内涵,提升品牌影响力;依托小小莫扎特音乐馆、小贝壳快乐营,拓展艺术教育职能,提升少儿艺术普及与鉴赏服务水平。
(3)加强全媒体服务。
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进一步拓展服务半径,为更广泛的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完善新媒体服务策略,针对不同网络平台的特点,及时调整与优化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通过社交平台了解读者需求,主动推送服务;提供高质量音视频鉴赏服务。
(4)培育公众阅读习惯。
市图书馆将策划开展全民阅读示范性项目。根据不同年龄、职业、阅读习惯等,有针对性地举办特定人群的读书活动,分层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同时,以合作机制为纽带,以公共图书馆为主导,整合公共图书馆、文化教育机构、媒体平台、大企业等社会力量,组建阅读推广联盟,制定整体规划,形成有力的阅读推广网络;不断创新阅读服务形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公众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得青岛市图书馆的阅读服务,使青岛市图书馆成为培育公众阅读习惯的重要力量。
(5)加强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
加强对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研究,依托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充分发挥对各区市少年儿童服务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适用资源建设,开展针对不同特殊人群的新技术应用培训、阅读交流、延伸服务等,为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服务。
(6)优化馆区服务格局。
优化馆内空间格局和馆区环境,在馆区内通过多种展陈手段,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提升读者的现代技术应用体验;提供等多公共交流空间,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及资源与工具支持,从而为读者营造更好的阅读和学习氛围。
五、搭建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业务支撑平台,进一步提升信息化能力
(1)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
依托“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国家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云”、“中华文化资源总库”和“国家公共文化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数字图书馆一体化网络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线上与线下一站式服务的青岛市公共文化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努力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引导资源建设和服务推广,加快数字资源建设与整合,形成资源的规模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加强与其他公共文化数字惠民工程的统筹规划和融合发展,特别是在城乡基层,探索建立综合性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整体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
(2)加强技术平台支撑能力建设。
建设基于云存储、云服务和大数据的技术平台,提升信息设施管理水平,实现对各类型海量数据的有效管理、存储、分析和利用;加强业务管理系统对新的信息管理和服务环境的适应性研究与调整,完善业务统计平台,提高系统平台的运行性能和访问速度,为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提高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分析和服务能力。
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类海量数据资源的采集与保存,充分发掘数据所含的信息价值,为开展专业化知识信息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对内部业务工作和读者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发掘与整理,特别是对有关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和读者信息行为的各类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馆藏发展政策和用户服务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4)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做好全馆信息化建设规划,全面推进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升业务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对图书馆业务和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加强设施设备和技术平台的智能化管理;提升馆务信息化水平,为办公自动化、移动办公、远程办公提供安全保障;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
六、加强文献保存保护,深入挖掘馆藏文献价值
(1)进一步改善文献存藏条件。
调整优化书库空间布局,重点做好古籍特藏书库、保存本书库和基藏书库建设,加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设施设备的配置与保障,到“十三五”末,使全馆各类文献库房全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探索建立重点文献专藏制度;立项建设“青岛市文献战略储备书库”,逐步形成馆内与馆外保存相结合的重要文献信息资源的全面储备。
(2)切实履行全市古籍保护中心职能。
依托青岛市古籍保护中心,进一步完善全市古籍保护工作机制,深入实施“青岛古籍保护计划”,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基本完成全市古籍普查和普查目录出版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古籍分级保护制度,全面提升我市古籍保护修复、整理出版与研究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典籍文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3)深入推进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
依托“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在全市推动建立民国时期文献的保存保护工作机制,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民国时期文献普查和《民国时期文献联合目录》编纂工作;拓展征集范围,开展海内外民国时期文献的征集与合作开发;深入挖掘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专题,以民国文献的收集、整理、出版、数据库建设为抓手,加强民国文献的研究、开发与利用;面向图书馆业界和社会公众,继续做好成果展览宣传工作;加大民国文献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特别是民国时期文献原生性保护研究和实践,使民国时期文献的保护状况实现较大改观;收集、整理和出版一批有影响的民国时期专题文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术研究需要。
七、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加强与友好城市、周边国家、重点地区国家图书馆间的合作与交流,参与有关国际组织和行业组织的活动,不断拓展与国外图书馆的合作领域和合作范围。
八、加强科学研究,提高事业发展的科学化与专业化水平
完善鼓励学术研究管理制度,重点支持与业务工作和事业发展需求关系密切的选题研究。鼓励各部门围绕业务工作实际需要组织开展研究活动,围绕事业发展需要,重点加强对数字资源组织与管理、知识传播与服务、文献整理开发等领域的跟踪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研究成果评价和表彰机制,进一步实现学术研究与业务建设的融合发展和良性互动,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将青岛市图书馆建设成为本地区图书馆发展研究中心。
九、加强队伍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进一步完善青岛市图书馆人才引进、培养、聘用及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岗位管理制度,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打造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人才储备充足,较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1)建立健全多元化选人用人机制
进一步完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员工录用制度,重点引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古籍保护与修复、文化传播与艺术设计等领域亟需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用工机制,提升外包业务管理水平,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
(2)强化员工在岗培训
进一步完善分层分类培训机制,结合岗位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广泛开展基础业务知识和基本业务技能培训;为员工接受专业继续教育创造条件;在文献采访与编目、古籍保护与修复、参考咨询服务等重点业务岗位,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高级职称人员和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推进各重点领域人才梯队建设。
(3)加强领军人才培养
引进、培养相结合,围绕我馆事业发展重点领域与重大问题核心研究团队建设,加强领军人才培养,为中青年业务骨干开展业务研究与学术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力争“十三五”时期能够培养若干在国内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高端人才。
(4)加强岗位管理
根据事业发展环境变化和职能拓展要求,不断调整组织机构,优化岗位设置;创造鼓励员工岗位成才的制度环境,建立科学的岗位考核与人才评价制度。
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事业发展综合保障能力
根据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
(1)体制机制改革
按照国家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全面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与管理。
(2)完善绩效评估制度
围绕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使用、用户需求与服务等重点领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重视投入产出效益;建立自评、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综合评估和专项评估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图书馆业务与管理统计、评估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强对业务数据的统计、分析及利用。
(3)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做好全馆业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与管理,完善业务规章制度及业务工作规范,加强业务研究特别是用户信息行为的分析与研究,提高业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4)规范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和审计工作
完善财务监督机制,科学制定和执行预算,强化预算调控功能,规范经费管理审批流程;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绩效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规范馆资企业运营。
(5)加强安全与后勤保障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建立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特别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化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全员安全培训,提高安保人员整体素质、应急反恐能力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强行政管理和物业监管,完善后勤管理工作制度,提升后勤智能化管理与服务水平。
(6)完善宣传工作机制
加强宣传员队伍建设,围绕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做好宣传报道规划,积极拓展媒体合作渠道,策划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建立覆盖各类媒体的宣传工作网络;规范信息发布渠道和发布流程,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建立舆情快速响应机制,强化基于各类自媒体的用户服务评价与推介,为青岛市图书馆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十一、立体推进党工团工作,确保事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做好党工团各项工作,为青岛市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与纪律保证。
(1)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以突出党员理论学习为主线,以规范、创新党建工作制度为抓手,以群众为中心,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水平和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打造一支有战斗力、清正廉洁、务实肯干的党员队伍。
(2)推进单位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
按照省级文明单位建设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全面推进单位的班子建设、道德建设、业务工作、文体活动、科学管理、环境建设等,使全馆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强对馆史的系统研究与宣传展示,特别是在全馆继承与发扬青图精神,完善青岛市图书馆荣誉表彰体系,努力在全馆营造立足岗位,甘于奉献,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和谐氛围。
(3)加强领导班子作风与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馆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树立“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作风,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行政能力,建立深入基层的调研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做好工会和共青团工作
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职工代表议案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作用;创新共青团工作思路,丰富和活跃员工文化生活,为员工个人发展创造条件。
(5)做好离退休工作
落实和宣传好离退休员工的相关政策,切实关心离退休员工生活,丰富老同志社团活动,注重发挥离退休专家作用,开展离退休馆员的口述历史资料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