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阅读: 次 日期:2022/12/12
“芙蓉千叠绕银河,
秀出东蒙翠不磨。”
临沂历史悠久,古称“琅琊”,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这里还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本期“不忘初心·红色之旅”带领大家走进临沂,
感受这片红色土地的魅力。
【回顾•两战圣地】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是为纪念自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地区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大型纪念性建筑群和纪念园林。该陵园始建于1949年4月,由梁思成先生主持设计,占地19.2万平方米,有塔、堂、馆、亭、墓、廊等大型纪念建筑物19座。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风格为仿古建筑,南北大门与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居于一条中轴线上,粟裕、罗炳辉、汉斯•希伯等著名烈士墓和石像亭等建筑物对称布列于东西两侧。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扭转了华东乃至全国的战局。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由纪念馆、烈士陵园、战役遗址区、雕塑园四部分组成。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30多个单位选作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沂蒙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全称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前河湾村,紧靠滨河大道。
1937年10月12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直到1947年1月23日新四军番号撤销,近10年时间里,先后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建立过军部,临沂市前河湾村新四军军部旧址是新四军历史上“最后一个军部”驻地,是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
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
沂蒙是一片血染的土地,
一片红色的沃土,
勤劳的沂蒙百姓用自己的智慧,
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人民的解放,
立下了不朽功勋。
【追忆•红色沂蒙】
沂蒙红嫂
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母性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的“红嫂”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到了耄耋之年,但她们身上的那种“红嫂精神”,通过她们的子女以及她们抚养过的革命后代,延续传承,从沂蒙山区走向全中国,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牺牲奉献、报效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沂蒙六姐妹
著名的“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她们是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的六位青年妇女,她们的名字是张玉梅、伊廷珍、公方莲、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在解放战争时期,她们齐心协力参与支前工作,从缝军衣、做军鞋、烙煎饼,到筹集军粮草料、运送弹药、救护伤员;从站岗放哨、查路条、当向导、送情报,到参加“识字班”、“妇救会”、女民兵,担任村干部等,敢当重任,不辞辛劳,无私奉献。新时期,沂蒙六姐妹积极参与双拥共建活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高度评价“沂蒙六姐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贡献,为她们欣然题词“沂蒙六姐妹,拥军情永不忘”。2007年,在建军80周年之际,她们又被评为“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新闻人物”和“十佳兵妈妈”荣誉称号。
渊子崖村
抗战期间,渊子崖村群众坚决抵制日伪军敲诈掠夺,村民们誓死不降,用原始的武器与日伪军展开逐屋逐户的巷战。渊子崖自卫队员共歼灭日伪军100余人,但也有147名自卫队员和男女村民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渊子崖民众英勇抗敌的事迹,在莒南党史和山东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被当时的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而渊子崖村也成为了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内。沂蒙山的民歌,悠远而古老。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传唱了六十年,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
《沂蒙山小调》源于沂蒙山区的花鼓调,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
《沂蒙山小调》与《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蜚声海内外; “沂蒙好风光”也逐步渗入到人们的心灵中,成为沂蒙大地的主题形象。
“鲁南古城秀,
琅琊名士多。”
八百里蒙山沂水,
曾经诞生了无数圣贤奇才,
他们灿若星辰,光照千秋,
折射着沂蒙大地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光辉。
【感知•沂蒙鲁韵】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
【推荐书籍】
《红色少年丛书:沂蒙红星》
作者:刘北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推荐语:红星是革命区的一名哑巴少年。1945年,鬼子在华东地区仍然猖狂,实行铁桶式“扫荡”。在一次“扫荡”中,全村紧急转移,红星目睹了爸爸和妈妈惨遭杀害。他的心里燃起仇恨的怒火,埋下替爸爸妈妈报仇的种子。 当鬼子官得知他是个哑巴后,就把他带进了营部里干零工。为了报仇,他参加了抗日儿童团,时常命悬一线。为了寻找自己的亲生爸爸妈妈,他破解重重疑团,实现了一名烽火少年的革命理想。
这套书通过讲述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旨在带领小读者们去理解那些英雄背后的故事,感受曾经的峥嵘岁月和革命历史,让他们埋下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种子,充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