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阅读: 次 日期:2022/01/01
学习园地简介
ALVA知识学习园地是由青岛市图书馆(自然多维阅读空间)携手阿依瓦开展的《AR互动百科全书》科普类知识的线上学习园地。其中包含了“恐龙百科”、“海洋百科”、“蝴蝶百科”、“航天百科”、“汽车百科”等精彩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的形式进行学习打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读书能力,培养阅读习惯,用手触摸“知识”!
本期知识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生命的诞生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保护,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它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
01海洋(sea),地理名词,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02 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从太阳星云中分离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云团块。它们一边绕太阳旋转,一边自转。在运动过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团块彼此结合,由小变大,逐渐成为原始的地球。星云团块碰撞过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加之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使原始地球不断受到加热增温;当内部温度达到足够高时,地内的物质包括铁、镍等开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沉并趋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轻者上浮,形成地壳和地幔。在高温下,内部的水分汽化与气体一起冲出来,飞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们不会跑掉,只在地球周围,成为气水合一的圈层。
03 位于地表的一层地壳,在冷却凝结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地球内部剧烈运动的冲击和挤压,因而变得褶皱不平,有时还会被挤破,形成地震与火山爆发,喷出岩浆与热气。开始,这种情况发生频繁,后来渐渐变少,慢慢稳定下来。这种轻重物质分化,产生大动荡、大改组的过程,大概是在45亿年前完成了。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浓云密布,天昏地暗。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以尘埃与火山灰为凝结核,变成水滴,越积越多。由于冷却不均,空气对流剧烈,形成雷电狂风,暴雨浊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几百年。滔滔的洪水,通过千川万壑,汇集成巨大的水体,这就是原始的海洋。
04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成云致雨,重新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六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总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及地质历史上的沧桑巨变,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
太阳光线眼看是白色;可它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所组成。这七种光线频率各不相同,而不同的海水会吸收不同频率的光束。频率较低的红、橙、黄等光束射入海水后,被逐步吸收,而频率较高的绿、蓝、紫光束射入海水后,遇到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细的、悬在海洋里的浮体,便向四面散射和反射,特别是海水对蓝光吸收的少,而反射的多,因此,我们看到的海洋里的海水便是蔚蓝色一片了。
猜一猜下面的图片对应的是什么海吧!
AR互动百科
这是一个模型一本“动”起来的书,知识与科技的结合,更加立体化的阅读。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互动,体验最新的AR技术,感受全新的阅读形式,新形态下的视频图书,娱乐互动中学习百科知识,学习中体验前沿科技的魅力,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空间创造力。
参与方式:
1、扫描二维码进入“海底迷宫”闯关,完成对应的闯关任务;
2、完成闯关任务并走出“海底迷宫”后,可获取幸运抽奖机会,体验AR视觉的趣味抽奖;
3、每组家庭仅限一次中奖机会,抽完为止;
4、时间为:2022年1月1日~1月3日
领取奖品:
再次进入活动后点击礼物图标即可看见已抽中的奖品,凭手机截图领取奖品。
具体奖获奖名单及奖品发放细则请持续关注青岛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