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阅读: 次 日期:2024/07/29
近日,青岛市图书馆“解字说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第十一期在非遗阅读馆举办。活动中,主讲老师以大暑节气与风的故事为开头,向现场读者们介绍了“风”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和作用,以及“风”的各种字体、词语和诗句,引领大家步入了一场文字与意境交织的传统文化之旅。在随后的互动体验环节,主讲老师带领大家书写不同字体的“风”字,并引导读者们发挥想象力,在扇面上挥毫泼墨,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书法团扇。随着一幅幅作品的完成,读者们挥动手中的团扇,不仅驱散了夏日的微热,也深刻体会到了书法这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下面一起来了解“风”字的演变和相关知识!
一、字形演变
“风”,最早见于甲骨文,假借“凤”为“风”,本为象形字,像凤鸟高冠修尾之形。后加凡为声,且增画凤尾之珠毛纹饰。
金文延续甲骨文的字形,仍象形。写作:
小篆字形多变,“凡+虫”字形居多。写作:
隶书写作:
楷书仍保持“凡+虫”的字形:
现代汉语简化为“几+乂”,写作“风”,已经没有了原有的表音或表意的作用,变成了纯粹的记号。
二、含义
风,本义是一种因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的现象。许慎认为“风动虫生”故字从“虫”,凡声。《国风·郑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意思是大地发出来的气就叫做风。这是古人对风的起因给出的解释。
引申为像风那样快,如风行。风有流行的特点,有如社会习惯,故又引申为风俗、风气,如蔚然成风、移风易俗。又引申为风景、风光。又指民歌,如采风。又引申为外在的姿态,如作风、文风,再引申为风声、消息等。作动词,指借风力吹干吹净,虚化引申为教育、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