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阅读: 次 日期:2021/12/17
“柴世荣身材高大,枪法非常准。每次打仗,他都是冲在最前线……”在胶州市胶西街道雅会新村尹家店三村网格,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晚会如期举行,铺集镇邻里艺术团的王德庆正在讲述《抗日英雄柴世荣》的故事,这已是他今年第26场“串门”演出了。整场晚会全部由村民自导自演。
近年来,胶州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探索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串门”村村巡演活动,发动群众文艺爱好者们自行编排节目,自行导演剧目,自发到周边村庄巡演,让老百姓成为舞台的主角。
搭建百姓舞台,让文化活动接地气
“能不能多让老百姓参加一下演出,俺们也想演。”“俺们想看咱胶州的茂腔、大秧歌。”“有没有跟俺们村文化历史有关的节目。”……胶州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摸清群众需求,通过电话、电视平台以及微信等方式征集老百姓的意见建议,共收到4.6万多条建议。
胶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管区为单位组建了“邻里艺术团”文化演艺志愿服务队伍,吸纳有意愿演出的文化爱好者参与,全市12个镇(街道)组建了67支文化演艺小分队。
臧义好和原林春夫妇是铺集镇的,一个写剧本,一个扭秧歌。镇上邀请他们当邻里艺术团团长、副团长,两人当即答应。臧义好创作了《铺集变化天天见》,每次演出都让村民拍手叫好。“文化串门活动就是我们村民自己的文艺联欢。”臧义好说。
王树福是铺集镇邢家岭村的一名村民,在儿媳妇患病之际,他和家人倾尽所有为她治病,村民们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王树福借着演出机会登上舞台,用《沂蒙山小调》的曲子自己填词感谢村民,在场的村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强化志愿引领,让文化活动聚人气
“虽然里岔镇良乡新村这边常来演出,但对于村民的培训能不能顺利进行,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担心的。”胶州市文化馆文化志愿者田智群说。他来到村里,跟文明实践专管员沟通,在村里广播宣传,村里30多位文艺爱好者过来了。磨合不到一个月,就可以独立演出一台完整的晚会。在三里河街道高家台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上,田智群带领着良乡新村“演员”们,表演了第一场节目——《礼赞新时代》,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记者了解到,胶州市坚持市级指导员和基层志愿者结对的形式,培养培训基层文艺人才,采取“1+5+N”文化培育工程,从市文化馆、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抽调330余名文艺骨干组建文化演艺指导员队伍,1名指导员联系5个村庄,培养 N名群众文化带头人。4年来,胶州市先后举办舞台、曲艺、主持等专项培训班120余次,培训文化演艺志愿者6300余人次。
健全保障机制,让文化活动有底气
“自从参与了‘文化串门’,政府给每个村庄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每场演出还补贴2000元钱用于音响租赁、路费和餐补,让我们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胶东街道文化志愿者吴英民说道。
近年来,吴英民每年都要到各个村庄开展“文化串门”演出。为保障“文化串门”活动正常运转,胶州市每年投入12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项目扶持及补贴的方式,支持“文化串门”演出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文化串门’演出活动,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真正把党的好政策、幸福生活的好声音传送到城乡大地、充盈到群众心坎,让农村文化生活活跃起来,让广大群众乐呵起来,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老百姓愿意来、留得住、玩得开心的红色阵地和精神家园。”胶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庄孟坤说。